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admin的文章

第五讲:让我们共同见证(4章)-橄榄树

第五讲:让我们共同见证(4章)

(六)让我们共同见证 在但以理书的故事中,有比但以理他们吃素菜、喝白水而俊美丰满,比通过祷告得知别人的梦和梦的讲解,比在烈火的窑中安然无恙,都要更大的奇迹,那就是尼布甲尼撒王的悔改!有比但以理及三个朋友的故事更让人感动的见证,那就是尼布甲尼...

赞(0)adminadmin但以理思考 阅读(9)
第六讲:目击巴比伦的灭亡(5章)-橄榄树

第六讲:目击巴比伦的灭亡(5章)

(七)目击巴比伦的灭亡 弟兄姊妹,我们在但以理书第4章看到,上帝使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心从人心改变为兽心,七年之久,君王变成了野兽,这是真真实实的历史事实!让我们和尼王一起思考明白这件奇特事情的教训! 这对从主上帝受造之人的本质、人的犯罪堕...

赞(0)adminadmin但以理思考 阅读(8)
第七讲:能站立到最后的人(6章)-橄榄树

第七讲:能站立到最后的人(6章)

(八)能站立到最后的人 我们终于到了前6章故事的最后一章。事实上,有了大像和石头的预言之后,对这个预言的故事性暗解到此就可以结束了,全部的内容在这6章中都有了!如果只是把但以理书7-12章的预言作为学习启示录的基础和参照,而对1-6章的故事...

赞(0)adminadmin但以理思考 阅读(11)
第八讲:善恶之争交织的历史(7章)-橄榄树

第八讲:善恶之争交织的历史(7章)

(九)善恶之争交织的历史(7章) 但以理书7-12章的预言部分,是对第2章大像与石头预言这一中心内容的进一步详细分解,在之前的但以理书讲座中都学过,所以我们将在原文字义的基础上只对某些地方作些说明,并把注意力放在灵性的意义上。 但以理书11...

赞(0)adminadmin但以理思考 阅读(39)
第九讲:基督与敌基督(8-9章)(上)-橄榄树

第九讲:基督与敌基督(8-9章)(上)

但以理书第9章和第8章是分开的异象,但9章是对8章中2300日预言的补充解释,所以8-9章是一个整体。第7章是一个独立的整体。10章-12章3节也是一个整体。值得注意的是,7章、8-9章、10-11章,这三个部分内容的脉络是平行对照的。也就...

赞(0)adminadmin但以理思考 阅读(10)
第十讲:基督与敌基督(8-9章)(下)-橄榄树

第十讲:基督与敌基督(8-9章)(下)

大家好!我们在上一讲但以理书第8章学到,小角将圣所真理抛在地上、贬低圣所和天象这种毁坏的罪过。对此,但以理书有一些特别的表达: 8:11,“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”,原文只有两个词,一个动词、一个名词“常”。 8:12,说到“常”时,说军旅和常...

赞(0)adminadmin但以理思考 阅读(9)
第十一讲:大争战(10-11章)(1)-橄榄树

第十一讲:大争战(10-11章)(1)

(十一)大争战 但10:1-12:3,是但以理书三个部分平行的预言的第三部分,对应启示录中七号的内容。11章是比较难的部分,因为涉及详尽的历史,和原文字义查考。 10:1,1 波斯王居鲁士第三年,有事显给称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。这事是真的,是...

赞(0)adminadmin但以理思考 阅读(7)
第十二讲:大争战(10-11章)(2)-橄榄树

第十二讲:大争战(10-11章)(2)

各位,在逐节研读但以理书11章之前,先整体上看一下段落大意。11:1-2,波斯的历史。11:3-4,亚历山大的希腊帝国及其分裂。5-14,希腊分裂之后、罗马兴起扩张之前,北方塞硫古王朝和南方托勒密王朝的交战。15-30,罗马兴起扩张,吞并希...

赞(0)adminadmin但以理思考 阅读(7)
第十三讲:大争战(10-11章)(3)-橄榄树

第十三讲:大争战(10-11章)(3)

11:1-2,“又说:当玛代王大流士元年,我曾起来扶助米迦勒,使他坚强。现在我将真事指示你。” 中文翻译需要修正。这里说玛代王大流士,也就是5:31、6:1提到的巴比伦灭亡之后的玛代波斯新王国的第一个王。“我曾起来扶助米迦勒,使他坚强”,【...

赞(0)adminadmin但以理思考 阅读(7)
第十四讲:大争战(11章)(4)-橄榄树

第十四讲:大争战(11章)(4)

11:15-16,“北方王必来筑垒,攻取坚固城,南方的军兵必站立不住,就是选择的精兵(原文作民)也无力站住。来攻击他的必任意而行(原意:那前来的必任意而行),无人在北方王(原文作他)面前站立得住。他必站在那荣美之地,用手施行毁灭。” 当罗马...

赞(0)adminadmin但以理思考 阅读(6)

洁净内心 迎接晚雨

当你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,你很可能像其他无数人一样,被吸引到基督面前。你可能会看到耶稣正站在你身旁伸出手来对你说:“你个人的属灵需求,我都能满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