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12 隐含的福音

弟兄姊妹,最近我们学习的内容是“四福音合参耶稣生平”,已经到了“福山宝训”这里,我们会继续下去直到完成。我们需要仰望现在天上的基督,同时效法过去地上的基督,我们终究要熟悉基督的生平事迹、传道教训,刻在心中,如数家珍。这个学习任务虽是艰巨的,却是必须完成的,最后我们要牢记全部这些内容。让基督成形在我们心里(加4:19),这不就是教会走向完全的目标吗?今天让我们对马太福音的内容,再作些补充思考,圣经的话语是深刻而有意义的,在福山宝训的内容之前,已经有了对福音隐含的启示。

 

太1:1-17,从亚伯拉罕到大卫、再到耶稣基督的家谱。1:17,“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,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,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。”马太为什么这样记录呢?不管他是采用什么材料,他写作福音书时已经有了旧约书卷,他会对照而知这样的家谱是有缺环的,换句话说,他是刻意把这个家谱删减成十四代、十四代、又十四代。为什么要说是十四代、又十四代、再十四代呢?这里隐含着一个意义!上帝起初拣选了亚伯拉罕,应许他基督的来临和使命,也应许他国度的建立,他成了应许的继承者和信心的先祖。他的子孙后代经历了寄居、为奴和征服迦南,过了十四代终于有了大卫王的得胜和立国,眼看着光荣的应许就要实现了。但没想到,以色列国离弃上帝,一直堕落,直到被迁到巴比伦,又退回到了寄居外邦的起点上。他们偏离退后有多远,重新返回的路也有多远。他们只能从新的起点上,重新拿起亚伯拉罕的信心和上帝的应许,踏上归回重建的路,又是重复的十四代的历程。起起落落,代表历史的反复。出埃及、进迦南,用了十四代到了大卫王和以色列国;结果退回到了原地;又出巴比伦、回归应许之地,再用十四代等到基督降临。就像摩西40岁到80岁是出埃及的第一段,到了迦南地的边界,又退回到旷野,再来40年(摩西80岁到120岁)才重新到达迦南地边界得以进去。40年,40天,又40年。14代,14代,又14代。多么无奈的反复、多么不必要的重复!我们若偏离得太远,返回也艰难。我们开历史的倒车,上帝却在忍耐等待,究竟是谁在耽延呢?所以,从这个意义上,马太福音的家谱写成了历史的咏叹调!我们的人生是怎样的呢?多少的徘徊、多少的蹉跎!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!而耶稣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?

 

太1:21,“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,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。

耶稣的使命就是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。他自己的百姓,就是向他悔改求救的信徒。信仰,就是信仰耶稣,就是向他悔改求救,就是接受他的拯救,脱离罪恶,不再犯罪。犯罪的人不是真正信的人,犯罪的人没有得到救赎,犯罪的人也不能说是耶稣的百姓。犯罪就是违背诫命;不犯罪就是遵守诫命。怎样脱离犯罪,成为遵守诫命的人,这就是信仰必须明白和经历的事情,这也是学习圣经的根本目的,这正是福音书和使徒书信的主题和宗旨,这也是启示录预言中历史的结论。耶稣是我们的拯救者,也是我们无罪生活的榜样。

 

约14:6,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着我,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。

耶稣是“真理”:那么,他宣讲的都是真实的吗?他的生活是正确的吗?他能启示一切的事吗?他知道一切的奥秘吗?他是完全可靠、可信的吗?耶稣是任何知识、智慧、亮光的源头吗?

耶稣是“生命”:那么,他是创造主上帝的代表和化身吗?他拥有上帝赐生命的能力吗?他能胜过死亡吗?他能死而复活并让人复活吗?在他有永生吗?人活着是因着他的恩典和能力吗?他有使人脱离罪恶的能力吗?他洞察人所有生命存在的表现和真相吗?他能医治一切的疾病吗?他有创造的能力吗?

耶稣是“道路”:那么,他成了完全的人吗?他是我们可以效法和跟随的榜样吗?他示范了我们回到天国的方法和途径吗?他开辟了我们罪得饶恕和涂抹的救赎之方吗?接受他的引导和安排,他就一定能把我们带回到天国吗?我们可以像他一样拥有信心和圣灵的恩赐与能力吗?我们可以过他那样不犯罪的生活吗?

对这所有的问题,都给出明确、肯定的答案:“是的!”这就是福音书的目的。这所有的问题,以及由此展开的更多的问题,都包含在“道路、真理、生命”这三个词中,这就是“耶稣的真道”。历史将完成以下的结论:“圣徒的忍耐就在此,他们是守上帝诫命和耶稣真道的。”(启14:12)他们正是耶稣降世使命的最终见证者:“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。”

 

太1:22-23,这一切的事成就,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,说:必有童女怀孕生子,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。”(“以马内利”翻出来就是“上帝与我们同在”。)

天使不是单单在梦中指示,而且引用圣经的预言为证。耶稣的降生为什么选择“童女怀孕生子”呢?不可能有任何别人是童女怀孕所生,这是耶稣降生独特的方式。赛7:14,“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”,把这个独特的降生方式作为弥赛亚的证据,让人在芸芸众生中可以识别出这就是上帝的儿子基督。耶稣完全成为人,投胎母腹,承受软弱人性的遗传,带着犯罪的可能,所以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,需要上帝给出明确无误、独一无二的凭据。

“童女怀孕生子”,除了作为特别的兆头,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。我们知道,伊利莎白不生育,她和撒迦利亚都年纪老迈了,但施洗约翰诞生了(路1:7)。撒拉月经已断绝,她和亚伯拉罕都年纪老迈了,但以撒诞生了(创18:11)。他们都是因着上帝的应许和特别的能力、不是靠着父母本人自己的能力而有的,但他们拥有父与母的遗传。耶稣也是因着上帝的应许和特别的能力、而不是童女本身的能力而降生的,但耶稣只有母亲的遗传。只有耶稣可以说是真正的“女人的后裔”(创3:15)。他一出生就是女人的后裔,就是从圣灵生的,他是无罪的,他也没有任何犯罪的经历,所以他不需要重生。    

而“童女怀孕生子”,正是我们重生的象征。我们从父母而生,继承了肉体和软弱的遗传;我们还需要从圣灵而生,接受属灵的心,成为女人后裔的一员。带着马利亚那样纯真的信心“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”(路1:38),依靠上帝的应许和圣灵的能力,我们可以重生,获得属灵的新生命。约1:12-13,“凡接待他的,就是信他名的人,他就赐他们权柄,作上帝的儿女。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,不是从情欲生的,也不是从人意生的,乃是从上帝生的。”

我们信服耶稣的生活、品行和信心,我们愿意接受他的榜样,情愿他以圣灵的能力将他的义赐予我们、使我们拥有新的心灵,于是我们重生而成为上帝的儿女,被圣灵所引导。重生的经历只能从上帝而来,不是父母的遗传能给予的;重生的人,不再按人的意思生活,而是顺从上帝的诫命而生活;重生的人,他的人生被上帝所引导,以荣耀上帝和归回天国为人生宗旨;重生的人,不会向肉体堕落的倾向妥协去放纵私欲邪情而犯罪。这就是耶稣的降生所包含的意义:耶稣是“从圣灵来的”(太1:20);我们是“从灵生的”、“从水和圣灵生的”(约3:5-6)。

 

太2:11,进了房子,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,就俯伏拜那小孩子,揭开宝盒,拿黄金、乳香、没药为礼物献给他。

“黄金、乳香、没药”,这三样礼物非常有意义!预示着耶稣的人生。我只稍微看过一眼黄金,没有见过乳香和没药,更没有使用的感受,不过可以稍微了解一下。

乳香。一种白色或浅黄色树脂胶,通过割开乳香树的树皮可以获得。它味苦,但当作香点燃时却很芳香。在圣所的崇祀中,它被用作圣香的一种成分(出30:8,34)。乳香通常是从阿拉伯半岛进口的(赛60:6,耶6:20)。

没药。另一种芬芳的树脂,在古时备受赞誉,味苦并且略微有点辛辣。很可能是从一种小树上获得的,原产阿拉伯半岛和东非。它是合成圣油(出30:23-25)和香料(斯2:12,诗45:8,箴7:17)的一种成分,并且与酒调和被用作镇痛剂(可15:23),也用于防腐(约19:39)。

这里,黄金代表尊贵、信心、忠诚;乳香,代表义、品行优美、向上的感化力;没药,代表苦难、防腐、医治的功效。耶稣是王,有完全义的品行,他的死而复活成了救赎的根源。我们也要拿这三样礼物奉献在基督面前,就是要返照基督的信心、义和经历。

启3:18,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,叫你富足;又买白衣穿上,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;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,使你能看见。”这里说到,“火炼的金子”、“白衣”、“眼药”,从上帝买,从基督而来,正是三样礼物。白衣,和乳香一样,是代表义的品行和优美的彰显,再也没有羞耻。“眼药擦你的眼睛,使你能看见”,代表在苦难和试验中与罪断绝,获得圣灵的恩膏;眼药,和没药类似。耶稣没有罪,生活如同乳香馨香;但我们有罪,需要悔改,接受耶稣的义来涂抹罪,如同穿上白衣来叫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一样。耶稣不需要医治,他甘愿受苦却成了祝福之源,如同没药一样;但我们需要医治,罪使我们看不见、看不清,眼药代表医治的方法,除掉罪、获得圣灵,就能看得清了,医治是痛苦的过程、是在苦难和试验中实现的。黄金、没药、乳香,属于基督;黄金、白衣、眼药,属于我们。属于基督的金子,是纯金,不需要火炼,耶稣任何时候都拥有完全的信心和忠诚,是高贵的人子、是荣耀的王。但我们需要“火炼”才能变得纯净,去掉杂质之后成为纯净,我们的信心和忠诚是在火样的熬炼中造就的,在“责备管教”中热心悔改而学会的。这就是“买”的意思,付出代价才能获得,将自己钉在十字架上才能换取天国的荣耀!不给任何罪留任何余地,才能获得三样礼物——得胜的象征和标记!

 

太2:13-15,他们去后,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,说:“起来!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,住在那里,等我吩咐你,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,要除灭他。”约瑟就起来,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,住在那里,直到希律死了。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,说:“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。”

太2:20,起来!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以色列地去,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。”

上帝知道希律必寻找圣婴耶稣,要除灭他,却没有直接阻止或击杀凶手,而是让约瑟带着母子连夜逃往埃及(博士们的礼物正好作为盘缠),住在异邦他乡,直到希律死了,希律死了以后,就说“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,你们起来回去吧!”上帝为何如此忍耐?甚至对企图灭杀圣婴耶稣的人!“你们先赶紧逃跑吧,等着吧,等那恶人死了再说!”这是上帝对待一个穷凶极恶的希律王的做法,多么让人惊奇!大希律的任期是公元前37年-公元前4年,也就是说,他们逃到埃及后,大希律大开杀戒,随后他就死了,他们在埃及呆得不久就回到以色列地了。掌管人死期的上帝为何允许希律人生的最后日子犯下如此滔天罪行,然后恶贯满盈,气绝而亡?

第一,这些被杀的男孩是为小孩耶稣而死的,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,他们也没有丧亡。耶31:16-17,“耶和华如此说:你禁止声音不要哀哭,禁止眼目不要流泪,因你所作之工,必有赏赐,他们必从敌国归回。这是耶和华说的。耶和华说:你末后必有指望,你的儿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。”当希律实施他的暴行时,间接地唤起了人们对弥赛亚降临的关注,这是那些手持圣经预言的守望者应该履行却完全疏忽的责任,但这些被杀的孩子们却用鲜血见证了弥赛亚降临的时候。当人们辜负上帝的祝福和托付时,上帝的旨意就只能在痛苦中来成就了。痛苦促使人仰望上帝。

第二,耶稣成为人,要经历人生一切的困难和艰辛,他并没有比我们有更好的待遇,他得到的照顾也是天父乐意赐给任何需要帮助的人的。耶稣并没有为了自身的安全或心愿,随意处死恶待自己的人,而是教我们把审判的主权交在上帝手中。我们可以得到某种保护,我们也可以忍耐等待,但我们不能指望那些恶人都早点死尽了就称心如意了。上帝掌管每一个人的性命,他是独一的主宰,他完全公义,也完全慈爱。怎样对待希律呢?他什么时候恶贯满盈呢?他什么时候要死呢?只有上帝知道。

第三,事实上,只需要再稍微忍耐一会,上帝的旨意就成就了。而我们往往就是这一会却忍不住而失败了。想想大卫正要去亲手报仇、杀死拿八,若不是亚比该感人的劝说,他就真的滥杀一气了;但他听了劝,稍微忍耐,“过了十天,耶和华击打拿八,他就死了。”(撒上25:38)约瑟带着马利亚从拿撒勒来到伯利恒报名上册,已经很辛苦了;结果产期到了,连住的地方也没有,太不方便了吧。要是你怕是急得要哭了吧,是不是会责怪约瑟这个丈夫不中用呢?但是,又来了几个素不相识的东方博士,他们到处打听,引来了杀身之祸,于是约瑟还得带着生产不久的妻子、新生孩子连夜逃命到异国他乡,可是长途跋涉啊,那时交通又没有现在方便,想想他们多么艰难啊。没有任何办法,忍耐吧,再忍耐吧!当他们回到拿撒勒小山村时,总算可以安定过日子了。这一路艰难险阻!然而,约瑟和马利亚只不过是在孩子出生之时短暂、稍微分担了一下,而这孩子自己的人生将会充满何等的艰难困苦!需要怎样惊人的忍耐来行完上帝的旨意!

彼前4:1-2,基督既在肉身受苦,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,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,就已经与罪断绝了。你们存这样的心,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,只从上帝的旨意,在世度余下的光阴。”这里说,我们是通过受苦,与罪断绝。这是多么重要的内容啊,但理解和经历这一点的人太少了。

 

弟兄姊妹,我们的人生是怎样的呢,我们认识耶稣吗,我们经历了从圣灵而生吗,我们理解耶稣的福音吗,我们学会了忍受苦难与罪断绝的经验吗;啊,福音书,直接讲述主耶稣的书卷,让我们得以和生活在地上的主耶稣一起成长、一起经历的书,在福山宝训之前,就已经隐含了福音的启示,多么宝贵!请大家反复去揣摩这一讲从头到尾的思路,就可以看出福音书的优美。

 

赞(0)

洁净内心 迎接晚雨

当你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,你很可能像其他无数人一样,被吸引到基督面前。你可能会看到耶稣正站在你身旁伸出手来对你说:“你个人的属灵需求,我都能满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