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天上的父啊!求您帮助我们,因为我们肉体是软弱的,但是我们心灵愿意。所以求您施恩给我们、托着我们,使我们仍然能够来理解您的话。因着您施恩的手帮助我们,使我们这次学习能够成功,能够蒙您祝福,使您的百姓们大得福惠。使我们因着您的话语能够喜乐、能够感谢、能够激发属灵的热忱和力量。也教导我们在末时代当怎样正确的生活,赐给我们正确的献身的精神,正确的生活的态度。求您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您的工作、您的旨意、您的引导。求您赐给每一位弟兄姊妹身体的健康,也赐给他们家人的平安,也感化我们家中没有悔改的亲人,赐给我们能够有智慧、忍耐对待他们。主啊!帮助我们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能够做出自己的牺牲。求您使我们能够在这里得到真理的装备。如此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!阿们!
《哈该书》也就是以其作者先知哈该命名的这卷书。哈该的意思是“节日的”,也许哈该是在某一个节日出生的,他的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。但更重要的是,哈该先知的使命是重建耶路撒冷,鼓励以色列人重建的先知。所以他们在上帝的先知的鼓励帮助之下,很好的重建了,是以色列人欢喜快乐的日子。所以哈该的意思是“筵宴的日子”、“节日”,正好和他的使命是符合一致的。大家要稍微了解,小先知书一共有12卷,大体上的内容是一样的,有极个别的先知书的内容稍微有点不一样。
整个小先知书12卷,从《何西阿书》开始到《玛拉基书》大体的意思是什么呢?就是警戒当时的以色列国或者犹太国的罪恶。如果他们作为上帝的国度,保留罪恶不悔改的话就被弃绝,并且要遭到外邦人的俘虏。这些小先知书很确切的预言他们玩梗不化,那么他们的刑罚不可避免。但是同时也说明以色列人被掳之后,这是上帝的英明的计划,他们通过苦难的被掳的巴比伦之囚,将会产生真正的余民,他们重返重建耶路撒冷。所以在那些警戒和预言将要被掳的这些小先知书内容当中,也不断的穿插上帝的爱的这样的应许,鼓励的话语。就说:“你们悔改吧!如果不悔改,你们肯定被掳。但是你们仍然是上帝所爱的,你们被掳之后真正的余民一定会复兴。”小先知书的主格调是这样的。
在这里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余民,又什么叫余民的复兴。余民有两个概念。一个,就是在教会背道被掳的过程当中,大部分的人背道了,但是有没有背道的人。虽然他们没有背道,但是当教会被掳的时候,他们也一起要受苦。比如说,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,是不是在旷野耽误了40年,不能进迦南地呀?因为10个探子发怨言得罪了上帝,他们就耽延在旷野。这个时候迦勒和约书亚,以及摩西等等人并没有犯罪,他们就和他们一同在旷野耽延着,他们没有怨言,就忍耐着陪着那些背道的人一同在旷野里耽延着。虽然那一代教会耽延在旷野里,但是他们当中有忠诚的人,那是余民。同样的,犹大国被掳的时候,以色列国被亚述灭亡,教会有罪最后受到刑罚,这个过程当中,比如说但以理他也在被掳的人当中,以西结先知也在被掳的人当中。他们是忠诚的人,但是他们跟这个大民族一起被掳、一起受苦,在整个被掳的人当中有余民。
第二个,在这个民族被掳了以后,以前是有罪的,但是一旦被掳的时候,在巴比伦受尽了苦,他们开始醒悟,他们开始转向上帝。他们说:“上帝啊!饶恕我们!救我们脱离这偶像之地,让我们重新去建立一个公义仁爱的以你的法律为法律、以你的慈绳爱索牵引的这样的国家。”他们醒悟过来,这样的人会重返,这样的人也是余民。所以不管怎么样,以色列一直背道,犹太一直背道,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,所以在平安顺利的时候,上帝要让他们学习的功课,他们就不得不在被掳的痛苦当中来学习。他们被掳了,国家灭亡了,小先知书就不断的警戒他们的罪恶,告诉他们被掳的命运。同时不断的穿插上帝爱的应许,告诉他们:“上帝不会丢弃他们,余民会最终的复兴。所以你们回转吧,回来吧,从巴比伦出来吧,回去重建圣殿吧,上帝会再次兴起你们。”所以小先知书当中,罪的警告,要受刑罚的预言,还有余民复兴的这样的应许。
那么犹太人那些“余民的复兴”是什么意思呢?“余民的复兴”的那些小先知书,关于剩余的人,那些余民有时候被称作是“逃脱的人、剩余的人”,有的先知说:“是那些剩余的人、那些余剩的人”,有一些先知说:“就是那些逃脱的人、那些逃跑的人”。这是一个意思。就是从巴比伦逃奔出来的人,那些在异族的谬道当中、压制当中被解救出来的人,那些余民。那些余民会复兴,关于余民复兴的预言也就是耶稣得国的预言。以色列那些余民被掳之后,余民出现的预言包括很多层面。最近的就是70年之后,就会回国重建耶路撒冷、重建圣殿。耶路撒冷和圣殿不是被巴比伦摧毁了吗?但是70年被掳之后,他们会回来、会重建,这是复兴的应许当中的最近的一个层面。
然后再远一点,复兴的应许当中包括了弥赛亚要来,所以第二个殿的荣耀会大过第一个殿。看起来第二个殿不如第一个殿,但是第二个殿重建以后,耶稣真的就会来了,弥赛亚就会来到了。他要进入第二个圣殿出现,历代所愿望的会来到。这个复兴应许再向前展望一点,就是耶稣要来。有的先知就向前再展望的更远一点,讲到耶稣要审判,审判所有的那些国的罪恶,审判教会的罪恶,最终全世界范围之内属灵的余民要成为一个国度。再远一点,那些复兴的应许就一直看到新耶路撒冷、新天新地,全世界的罪恶被消除了,然后各国的人都来过住棚节朝拜上帝,住棚节的含义也就是将来的新天新地。所以这个余民复兴的应许,就是站在那里要一直向前展望。有的先知说到了最近的一件事情,有的先知说到稍微远一点的一件事情,有的先知就展望到更远,有的就一直展望到最后的完成。
所以在小先知书当中,大家去读的时候,第一要理解教会确实当时是败坏了,并且当时教会的世俗化的一个罪恶和当今的教会的罪恶,是完全遥相呼应的。第二,当时的教会确实要被掳,上帝没有别的办法救他们,只有让他们被俘虏。第三,那些余民究竟是什么?那些余民复兴的应许那些话语当中,包含着很多层面的含义。所以最近的就是重建圣殿,再远一点耶稣再来,再远一点上帝审判建立祂的子民,在全地上以色列开花结果,再远一点新耶路撒冷、新天新地,各国的人都来过住棚节,仇敌的势力彻底被粉碎了。这都是包括在余民复兴的应许里面。这就是关于属灵的以色列复国,耶稣得国的展望。其实大家有了这次学习的内容以后,你再去读每一卷小先知书,就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那里面的话语的意义。
刚才对12卷小先知书做了一个总的说明,大家听懂了吗?再稍微说一下,当时的以色列国是不是被当时的巴比伦俘虏了?后来是不是他们回来重建圣殿了?这就是旧约的历史。那么耶稣来的时候,是不是建立了教会?教会是不是被属灵的巴比伦也就教皇权俘虏了?但是从天主教教皇权的控制之下,那些百姓是不是要出来,是不是要回到真理里面来?是不是有余民的复兴。那些余民的复兴对我们今天来说,是不是以色列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要开花结果?要产生真正的百姓,并且耶稣会荣耀的复临。这些小先知书,那些余民的复兴的应许,是不是确切的在我们这个时代要去实现?所以大家带着这样的思考去读小先知书就非常容易了。
那么小先知书大体上是这样的一个含义,除了这个大体上的含义之外,就有一些别的穿插在里面的个别的小先知书,主题就稍微有点不一样。比如说,在小先知书里面有很多:“上帝要降罚列国,上帝要降罚犹大耶路撒冷,上帝要降罚列邦,上帝要毁灭那些罪恶的城市和国家。”那么小先知书这么写出来,很多人就可能觉得上帝是不是非常的恶、非常的凶狠的要报复这个地上那些反叛的人啊?就是为了使人不至于误解,为了平衡这个信息,又有了《约拿书》。所以《约拿书》就提供了一个反证,告诉人上帝并不是降灾祸的意念,并不是为了刑罚而刑罚,与其说是刑罚不如说是医治。那给尼尼微的警告,它悔改的时候,上帝不是没有刑罚吗?所以这个《约拿书》穿插进来,是不是对别的先知书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啊?使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。对不对?听懂了我的话吗?就是穿插了一卷《约拿书》在中间。
还有大家可能这样提问,犹大民、以色列民,她是上帝的教会、是上帝的选民,但是她慢慢地偏离了上帝的旨意开始恶了,这个时候上帝怎么来救她呢?上帝说:“我要让巴比伦来攻打她。”那么人们就会想了:“哇!巴比伦人比犹太教会更恶,难道你让更恶的人来刑罚还稍微好一点的人?那些恶人倒兴旺来攻击,而我们是上帝的选民到受苦,难道会这样吗?”所以人们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。所以小先知书当中又有了一卷《哈巴谷书》,《哈巴谷书》就解答了这个问题。
《哈巴谷书》就是哈巴谷以这个读者的一个身份,就开始向上帝发问:“我的上帝啊!我举目观看,犹太教会真是充满了罪恶啊!你的选民怎么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呢?都是罪恶怎么办呢?怎么公平颠倒了、怎么真假不分了、谬道和真理怎么显然颠倒了?现在你的教会这么个状况,怎么办呢?”上帝就回答说:“我有个方法,要让巴比伦兴起来,就是我手中的杖,要来击打犹大要来管教他们,巴比伦要来入侵。”那么哈巴谷一听就很惊讶:“巴比伦是罪恶的国家,让它来控制你的百姓,怎么会这样呢?”哈巴谷就表示不理解,这也是读者的不理解。这个时候上帝就给他解答:“你要相信我,我的计划是英明的。以色列人在被掳受苦之后,他们会醒悟过来的,他们当中会产生出余民出来的。所以巴比伦来刑罚犹大,并不是说巴比伦比犹大更好,如果巴比伦也那么恶的话,最终巴比伦还是会毁灭的,就像犹太恶了要被毁灭一样。我对待所有的人的态度是一样的,你们被掳,一方面你们要醒悟、要回转;另一方面你们要到巴比伦去作我的见证,如果巴比伦拒绝了,作恶的话,他们当然照样也会受到恶的刑罚。最后我要达到一个目的,余民要复兴,而全世界所有的恶势力都要被打击。那个时候唯有耶和华被尊崇。”哈巴谷一听,啊!感谢!上帝的计划是英明的,原来祂这样去做就会成功。大家听懂了吗?
现在我一次尽量简单的讲,大家现在听起来可能有点吃力。但是如果你以后回去读这些小先知书,每一卷你带着这样的一个思路,你就非常容易理解了。小先知书从《何西阿书》一直往后那么多卷,大概大致的格调和中心内容、主题思想都是这样的。就是教会罪恶了要被掳,但是余民会复兴,复兴的意义是从当时一直展望到最后的结束。那么在这个当中,有两个先知做了一个说明,就说:“你不要看上帝老是说要刑罚罪恶,以为上帝是不慈爱的,上帝实际上很慈爱,对尼尼微人很慈爱。”约拿做了这样的说明。
那么哈巴谷先知又做了另一个方面说明,就是教会很恶,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让外邦人的控制她啊?怎么可能外邦人来控制上帝的百姓呢?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啊?那些作恶的人到是脖子很粗,这个脸上肥的流油,带着骄傲,就是他们的项链,他们足享长寿。但是我们是上帝的百姓,为什么受尽了苦难?很多人就感觉到不理解,那么上帝就给解答:“犹太教会,因为没有办法医治她了,所以她必须在外邦人的手下受苦。受苦了以后,一方面他们会醒悟,另一方面他们会向外邦人作见证。到了最后余民会复习,到那个时候到余民复兴的时候,上帝反过来就会刑罚所有罪恶的国家。那个时候上帝的计划就实现了。”所以《哈巴谷书》是做了这样的一个思路的说明。大家理解了吗?
这就是整个小先知书的内容。那么现在我们看的是《哈该书》。我刚才是说的这些小先知书的内容,对今天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。现在教会是不是罪恶?教会是不是将会遭到很大的逼迫?也就是会落到属灵的巴比伦的压制之下,将要有星期日法案颁布,上帝的百姓反正要受到很大的苦难。这个时候看起来好像恶人来限制义人了,但是上帝告诉我们,祂余民复兴的计划就是在这个时代。等余民成为上帝的证人,上帝就会很公正的刑罚全地上的罪恶的势力。那些小先知书每一卷的内容,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所以正是现在应该很好的去研读的。小先知书,不是说这个先知的地位不重要、信息不重要,而是他的篇幅比较短一点,一共有12个小先知。所以明天我们有机会再挑这样的主题的书卷来研究一下,来说明怎样读懂那些旧约先知书。
现在我们看《哈该书》,《哈该书》跟刚才所说的稍微有点不一样。《哈该书》,他是被掳之后的小先知,被掳之后的先知书。这个小先知书, 12个先知书的预言,有被掳之前的,有被掳当中的,有被掳之后的。那么被掳之后,以色列灭亡了,犹大被巴比伦俘虏了,俘虏了几十年之后,他们开始悔改了。那么被掳之后的先知有三位,哈该、撒迦利亚、玛拉基,正好就是旧约圣经后面的这三卷书,是被掳之后的先知。而其中哈该和撒迦利亚这两位先知,被称为是重建的先知。也就是以色列人被掳,现在开始归回了,上帝藉着这两位先知鼓励他们,让他们忘记过去吧,醒悟了、悔改了就忘记过去吧,好好的重建圣殿吧,仍然复兴上帝的国吧!也就是给这些鼓励的话,所以被称为是重建的先知。所以这两卷先知书里面的信息,对于我们今天的教会带着什么样的态度和使命,给予了很好的教导。
《哈该书》,这就是第一个圣殿和第二个圣殿中间的一个联系的环节?第一个圣殿让巴比伦毁了,所以现在他们要重建。为了真正能够读懂《哈该书》对我们今天的教训,我们先要了解这卷书的历史背景,这是有必要的,所以大家要耐心地听。所有的旧约圣经的每一卷书,只有先了解它的历史背景,我们才能够读懂它的内容。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呢?就是犹大国是被哪个国家俘虏了?巴比伦。但是巴比伦统治的时间不是很长,后来马代波斯国起来了,那个王就叫古列王。古列王就开始征服巴比伦,而古列王对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采取尊重的态度,尤其是《以赛亚书》里面有对古列的预言。所以古列王非常的惊讶,他相信上帝的计划,他知道自己现在征服了巴比伦,他的任务就是要出令允许犹太人重新返回故乡,重建圣殿和耶路撒冷圣城。
所以古列就发了第一道命令,允许人回去重建,就说:“你们在被掳之地回国吧,去重建圣殿吧。”他就发布了第一个命令。这个命令发布之后,所罗巴伯就是大卫的后裔,所罗巴伯被称为是第二个摩西。他就带领那些余民回到故乡,不久以后就奠定了第二个圣殿的根基。在古列王统治的时代,还有在古列王的继任者叫冈比西斯,在他执政的期间都是允许他们建殿的。虽然有犹大的敌人一直来阻挠,但是上帝为祂的子民出来干预,敌人没有取得成功,建殿的工作在一直推进。这是第一道命令出来之后。
但是在这个良好的开端之后不久,建殿的工作慢慢就放慢了速度,最后完全停不下来。为什么呢?因为撒玛利亚人的反对和干扰,撒玛利亚人是什么人呢?就是以色列被掳之后和外邦人混杂以后的混血种。他们就自称是信仰上帝,但是和异邦已经结合在一起了,他们就不断的出来干扰和反对那些真正的余民重建的工作。再加上马代波斯的古列、冈比西斯都去世了,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叫斯美底斯,一个篡位者,他开始统治。这个人被称为圣殿的破坏者,他受到了这些诚心来报复的撒玛利亚人的鼓动,就颁布了一道禁止犹太人继续建殿的命令。这个时候一方面遭到了一个抵挡的王的反对的命令,另一方面又有很多撒玛利亚人的阻挠,以色列建殿就感觉到困难重重。
他们就说:“啊,完成不了,建殿的工作太大了,建殿我们人手不够啊,建殿的时机根本没有到,上帝也许不是在这个时候。”他们就感觉到畏难,就开始灰心,然后他们就回去怎么样呢?就耕种自己的一小块田地,就盖上自己的天花板的房屋,他们就过着很安逸的生活。他们都说建殿太难了,这个工程阻力太大了,现在又有王来反对,我们做不了,时候还没有到。但是同时,他们就回去耕种自己的田地,盖着自己的房屋,每个人每一家都过着很安逸的生活。但是他们把上帝的事放在一边,不去好好的做,只顾自己自私的生活。结果他们就老是遭受旱灾,地里的出产总是被风吹走,他们图谋的一切都不成功。
比如说,上帝的事情没有做,属世的事情也老失败,因为没有上帝祝福嘛,所以他们就处在这个很低潮当中。这个时候,就是在灵性很冷淡的、悲惨的这个时刻,上帝就兴起了哈该和撒迦利亚,这两个先知就不断地传达信息,说:“你们不要再过自私的生活了,不要再灰心了。”责备他们、鼓励他们、同时也规劝他们,激发他们行动起来的勇气。这两位先知就兴起来说了很多传达的信息,鼓励他们着手重建。并且不久大利乌王开始登位,大利乌王就第二次颁布了出令重建的命令。所以上帝也指使大利乌又一次出令,并且两位先知又帮助他们,他们很快就把耶路撒冷圣殿重建完毕了。过了不久,又有亚达薛西王第三次出令,所以第三批人开始返回,他们就把这个耶路撒冷开始重建,不久这个工作就完成了。
但是这个重建的工作,这样三次出令让他们完成以后,过了不久整个犹太人的灵性又陷入到一个很低谷当中。他们又和外邦人通婚,又是不交上帝的十分之一,什么事情就来了。这个时候,上帝就拣选了尼希米,尼希米就再次来复兴、来完成这个耶路撒冷城的城墙的重建工作,所以最后就完毕了。这就是《哈该书》和《撒迦利亚书》当时的背景、当时的情况,我说的可能有点难了。我们来看个书,看一个话就容易理解。大家来看《以斯拉记》,我刚才说的这个历史背景都在《以斯拉记》当中,把它浓缩地给大家说明了一下。
大家看《以斯拉记》的标题,看第1章古列王允准犹大人重返建殿,第一个王发布命令,这就是第一个王古列王出令。后来我们看到第3章的时候,他们就开始干了,恢复敬拜上帝的生活,开始重建圣殿。(大家看这个黑体字的标题就行了。)但是不久,到了第4章,建殿的工程受阻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犹大和便雅悯的敌人不断的工作,并且他们又操纵一个王颁布了一道禁令,所以建殿的工作就停止了。就是第一个王出令以后他们就受阻了,开了个头,但是遇到了阻力受阻了。这个阻力来自于两个方面,一个是宗教界的敌人,第二个是政治上的阻力,他们就停止了。
那么到第5章,【拉5:1-2】那时先知哈该和易多的孙子撒迦利亚,奉以色列上帝的名,向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犹大人说劝勉的话。2于是,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,都起来动手建造耶路撒冷上帝的殿,有上帝的先知在那里帮助他们。他们这里提到两位先知传勉励的话语,他们就开始振作起来。第6章,再看在这个时候,大利乌王也就是大流士,大利乌王第二次出令继续重建圣殿。所以也有王开出路,也有先知鼓励,他们就把这个殿迅速的完工。
后来到了亚达薛西王的时候,就有了第三次出令。【拉6:14】犹大长老因先知哈该和易多的孙子撒迦利亚所说劝勉的话,就建造这殿,凡事亨通。他们遵着以色列上帝的命令和波斯王居鲁士、大流士、亚达薛西的旨意,建造完毕。建殿、余民复兴,首先是谁的命令?首先是上帝的命令。那么上帝的命令就必须要完成,第一个王古列就出令了,第二个王大利乌就出令了,第三个王亚达薛西出令了,三次出令,最后圣殿就重建完毕了。但是后来以色列国又出现了一些问题,所以有了尼希米的改革运动。所以接下来有《尼希米记》,尼希米非常关心耶路撒冷,这个殿虽然是建造完毕了,但是以色列人不是非常的属灵,出现了很多危机,尼希米就再次回来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。三次出令是重建圣殿,尼希米的那次特令是重建了耶路撒冷的城墙。
这个历史背景我们已经讲了这么长时间了,现在大家知道了《哈该书》和《撒迦利亚书》吧?它的历史背景什么样呢?第一个王出令,后来遇见了阻力,正在灰心的时候,就在第二个王出令的同时,上帝就兴起了这两位先知。就是在这个地方。后来有第三次出令,后来有尼希米再去重建城墙。前三次出令是重建的圣殿,最后一次出令是重建的城墙。理解了吧?
《哈该书》的背景我再说明一下,这个时候那些余民,他本来应该回来很好地重建这个圣殿,但是遇到了很多阻力。他们就说:“建殿的时间还没有到。”他们就非常的灰心,有的人就在那里哭嚎。但是同时,他们回去就盖造自己天花板的房屋,耕种田地,但是始终得不到祝福。在这样的一个灵性非常悲惨的时期,上帝就兴起了先知和哈该,就责备他们、勉励他们、激励他们,然后他们就开始振作起来。是这样的一些话语,就是这个意思。那么这些话语,《哈该书》这样的一个内容、这样一个题材,对我们今天为什么是有必要的呢?
大家这样来想,注意听,以色列人被掳然后回来重建,这个就是教会的历史。耶稣在的那个教会,教会是不是有很长很长的时间在天主教的控制之下?在属灵的巴比伦的控制之下。他们是不是要通过出离巴比伦的运动,恢复真理的教会?这是同样的历史,那这同样的历史,更详细的来说也是以一一对应的。以色列人从巴比伦出来,是不是有三道命令?就重建了这个殿,然后再一道命令就重建了这个墙。教会也是一样,在天主教统治之下有了三次宗教改革运动,连续的三次宗教改革运动,这就是出离属灵的巴比伦的运动,就相当于三道命令一样的。出离巴比伦出离巴比伦,重建圣殿,也就是三次改革运动。第一个改革运动就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,第二个改革运动就是卫斯理约翰的改革运动,第三个就是复临运动。这三次运动,就从巴比伦控制之下产生出来了上帝末后的教会,他们要开始重建。重建什么呢?重建一个圣殿,圣殿代表什么呢?代表教会,圣殿代表真理的教会。所以从天主教当中,通过宗教改革运动逐渐出来的这些人,他们经过三次运动就组成了末后真理的教会。这就是重建圣殿意思。
并且有三天使的信息。三天使的信息就是天上来的信息,这三道信息就像三道命令一样的。第一道信息,就说永远的福音。第二道信息,就说巴比伦倾倒。第三道信息,就说接受上帝的印。这三道信息先后的传出来。结果在这个复临运动之后,就开始产生了脱离天主教的谬道的、恢复真理的末后上帝的教会。三天使的信息正是三道命令,这三道命令是为了要重建一个属灵的以色列教会。这个教会就是真理要恢复,也就像以前的三道命令重建了圣殿一样的。但是这个教会是有了,真理是有了,可是完全守诫命的百姓还没有产生,所以还会有一个信息就是晚雨的复兴。就像尼希米最后的复兴来建这个城墙一样的,殿代表教会,墙就代表律法。圣经当中是不是用城墙来代表律法啊?我们遵守上帝的律法,是不是被称为是补破口的?对不对?所以这个教会是产生了,他们的使命是什么呢?必须有完全守诫命的百姓的产生,他们要成为补破口的。所以还有最后的运动,最后的运动就是真正的晚雨复兴的运动。这个时候要产生144000人,他们是完全遵守上帝的诫命的,这就是尼希米重建的城墙所象征的。大家理解了吗?
旧约先知的这些历史,是不是一一的在说明教会的历史和教会的运动呢?正因为有这样的联系,所以我们学习这些小先知书就拥有了现实的意义。我们休息一下,下堂课再给大家讲,如果接着讲完的话可能会时间比较长,下午第一堂课大家可能有点困,那我把刚才所讲的简单复习一下。以色列人,但是他慢慢陷在罪当中,最后被巴比伦俘虏了。看起来这很不公平,但是上帝英明的计划,结果产生了真正的余民,余民回来重建。这就是旧约圣经的历史。这个历史是象征着教会的历史,教会产生了,但是逐渐地与谬道结合,落入到了天主教的统治之下。所以末后必须有宗教改革,从天主教的谬道当中出来,上帝要在地上建立一个真理的教会。这就是重建的信息。所以过去三道命令,重建了圣殿,一道特令重建了耶路撒冷的城墙。现今也是一样,三次改革运动,三道天使的信息,就产生了一个教会,恢复了真理的教会和重建了的教会,最后晚雨的复兴会产生末后的百姓,完全守诫命补破口的百姓,在宇宙当中作上帝的见证人。这个时候,所有复兴的应许就实现了。
小先知书告诉我们教会的罪恶,这个对现今的教会具有现实意义。小先知书说明他们要被掳,将会面临着外邦人的辖制,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即将要经历的事情,但是最后就会有余民的奋兴。这个余民的复兴就是以色列的国度,上帝的国度才真正的产生。那个时候上帝就会毁坏所有罪恶的权势,地上的人就会来守住棚节——新天新地。这就是小先知书里面非常确切、意义明确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话语。所以我们来学习《哈该书》,因为《哈该书》是重建的先知书,这是以色列百姓处在灵性非常冷淡、悲惨的时候,上帝带来的责备和鼓励的信息。这里面的信息对我们今天的属灵的使命和工作,具有很深的意义。所以我们等会来学习,大家现在休息吧。